附件:
批准立项年份
2005
通过验收年份
201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年1月——2020年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胡仁杰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付雪/15051889802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fuxue@seu.edu.cn
所在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柳青/13813851508
2021年3月3日填报
第一部分: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
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全校电类课程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并为学生课外研学提供实践条件。实验中心的核心工作是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团队合作、探索创新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做中学习、学会研究探索、学会设计创新。
在疫情严重的上半年,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模式、现场视频实时验收模式、现场双镜头视频监控考试模式,保质保量完成全校电类实验教学。同时还将《东南在线实验》线上实物实验平台开放给国内85所高校624个实验班的4万多名学生免费实验,累计完成36万实验人时数。
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生物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专业及吴健雄学院的1-3年级共176多个班次近6827人次开设了40多门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系列研讨课;累计完成实验教学18万多人时数。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课外研学、竞赛培训等服务;组织竞赛及课外研学培训工作8.7万人时数。累计完成实验教学24万多人时数。
实验中心支持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两个电类相关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疫情严重的3-7月间,本着“可实不虚”的原则分别针对学生可能在3月、4月、5月返校的可能,做了尽可能多做实物实验的应变方案。2020年2月组织实验中心及社会资源,开设了远程访问、实物实现、真实仪器测试,可供140人同时使用的《东南在线实验》平台;并按照教学计划,在3月30日开始全面开始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全校14个专业71个班级《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电工学实验》等课程1926人5万多人时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采用腾讯会议、QQ视频、QQ群、雨课堂、腾讯课堂等软件工具进行讲课及讨论;学生实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线上实物实验”等模式;为电气学院18级学生邮寄了“个人实验室”。
实验验收采用现场视频实时验收、录屏+语音演讲视频传输等模式。
课程考试采用现场前后双镜头视频监控考试模式。
课程成绩由课上研讨、实验验收、实验报告、课程考试四部分构成。
同时还将线上《东南在线实验》实物实验平台开放给国内85所高校624个实验班的4万多名学生免费实验,累计完成36万实验人时数。
在暑期学校的4周时间内完成返校的信息、电子、生医、自动化、电气仪科学院33个班级892人3万多人时的《电路实验》。
人才培养成效
组织第七届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竞赛。该竞赛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学能力数据采集源。全国5个赛区25个省区260所高校的721个项目参赛。
承担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模拟动作系统设计邀请赛的组织、命题及评审工作,为竞赛准备全部条件装备。
承担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与评审工作,省内73所高校1032个队参赛。
组织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共有全国303所大学2009个队报名,1847个队完成竞赛,169个队参加决赛。东南大学获得竞赛优秀组织奖。
组织第四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共有全国1318所大学900个队报名,739个队完成竞赛,139个队参加决赛。东南大学获得竞赛优秀组织奖。
组织校电子设计竞赛,603人参加初赛,358人参加复赛。组织培训29支队87人,27个参赛队81人参加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省内获24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最终获9个全国一等奖,7个全国二等奖。
二、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20年度共有在职员工40人,其中教师岗位17人,实验技术岗位18人,工勤岗位4人,行政管理岗位1人。
实验中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知识互补、学科交融的需求出发组建教学团队。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教学任务把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建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教授负责、核心骨干稳定、教学思想先进、热心人才培养、甘于合作奉献、实践经验丰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学团队。团队目前拥有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6人、讲师/工程师9人。团队中有1人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得过江苏省教学名师奖,1人获得过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成绩
实验中心注重教学团队理念教育和文化建设,制定进修、培训、晋升和业绩考核的支持政策与激励措施,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关心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年轻教师敬业做人、严谨做事。团队2020年取得成绩如下:
在爱课程网上在线开放课程《电工电子实验基础》上线,累计开课7轮,《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上线,累计开课5轮;
《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在爱课程网上线;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目前对本科生开设的四门主干实验课程均已上线;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课程)称号;目前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已经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2020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合作申报获得国家教育部第二届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建设探索与实践(E-DZYQ20201421)。
2020获得3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与实践”、“基于TI技术的多功能竞赛平台开发”、“基于SIGLENT电子测量仪器的网络化测量平台建设”。
2020年组织实验中心申报四项“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有3门课程入选“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群思政建设规范的研究”、“思政融入“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的研究与探索”、“挖掘思政资源,推进课赛融通--《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课程案例的改革与探索”。
项目“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思政要素建设的研究、设计与实践”入选2020年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写出版教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选编2018-2019》;
四、实验中心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逐步建成了能够向国内高校提供实验推荐项目、定制教学计划、实验教学组班、预约派位管理、自主实物实验、实验报告提交审批、课程成绩管理、实验课程教学视频、实验操作示例等实验教学资源及服务的“东南在线实验”平台。可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运行,学生可在家庭、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任何有网络的场地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设计、自我管理实践渠道。在线实验开创了多人远程合作实验、开放式在线观摩、实验过程记录保存、实验现场快速恢复再现、实验时间可碎片化、任意场合调用实验资源等前所未有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自主研学兴趣与积极性,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的时空。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2020年下半年,实验中心8个电子技术实验室(272个实验位)、2个电子工艺实验室(120个实验位)每周一至周六6天,每天从9:00—21:00向学生开放。另有580平方米的创新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
开放实验室安排教师值班,创新实验室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实验中心监管的制度,2020年度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验中心在多种灭杀病毒方法中采用了最适合电子类实验室的紫外灯消毒方法。将照明日光灯中四分之一改造成紫外灯,并配置了专用开关,由专职人员负责在中午及夜间实验室无人时进行消毒,以免误开紫外线灼伤。同时,每天有专人对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用医用酒精消毒。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创建实验教学“1+3”模式,向国内高校推广,其中“1”为软件设计仿真优化,“3”为三种实物实验渠道:传统的线下综合性实验室、发放给学生的个人实验室、在线实境实验。其中在线实境实验即线上实物实验,学生经过配置电子元器件、电路连接、接入实验仪器、参数测试等环节完成实验。
在疫情后9月组织召开国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会暨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年会,115所高校代表参会;
11月组织召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年会,78所高校代表参会。
在国内高校推广“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规范”,推进研究探索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推进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教学,推进教学设计理念及措施。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气名师大讲堂”、“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分析总结大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年会”、“中国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年会”、“全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学术组织的全国会议上作报告。
接待了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四十多所高校同行的考察访问。
向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赠送45套单片机实验装置,实现了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室的升级。
(四)应对新冠疫情向校内外师生提供免费在线实验服务
202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障疫情期间高校实验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凌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东南在线实验”。平台提供的实验项目都有对应的硬件资源实现,而非软件仿真。实验系统配置与线下综合性实验室相同。用户的所有操作均映射到可远程控制的实验对象和测量仪器。
“东南在线实验”从1月28日开始筹划将实验平台为全国高校免费提供的在线实物实验服务。三家合作单位筹措了120套设备,拓宽了网络带宽;设计了免费开放的管理机制,调整了课程管理软件功能配置;设立“东南在线实验”微信公众号,发布实验平台开放信息;为免费开放《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三门实验课程设计30多个推荐实验项目;建立了专用的免费网站(域名:http://remotelab.top),接受高校的实验教学委托;网站以文档、视频、教案等方式提供实验平台的使用指南。
实验平台配备可远程操控的仪器仪表及硬件电路环境,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在线实验平台,可在类似面包板的实验平台上配置电子元器件、选择元器件参数、用导线连接电路;可以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如远程操控程控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激励信号源的波形/频率/幅值、万用表的测量功能、示波器的通道/耦合/灵敏度/扫描速率;可选择电路中信号接入点与电路观测点,观察并测量电路参数与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学习者可以在线编写实验报告,将将实验电路、实验数据、信号波形植入实验报告,形成的实验报告可在线提交,由责任教师在线批改、评价。实验平台无人值守,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运行,学生可在家庭、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任何有网络的场地进行实验。
需要在线实验服务的高校,由责任教师指定实验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学生信息(学号);实验平台教师要求为指定学生建立实验教学班,学生即可自主登录实验平台、预约实验时间,然后在预约时间进入平台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可以保存实验的完整状态,包括电路结构状态、元器件参数、要求设备状态,再次进入实验平台,可以即时恢复所保存的状态。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可以由责任教师评阅、评价。
截至7月10日,《东南在线实验》线上实物实验平台开放给国内85所高校624个实验班的4万多名学生免费实验,累计完成36万实验人时数。4月1日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针对“东南在线实验”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200余份问卷,列出其中几个问题的统计:
(1)平台中提供的实验项目是否能满足您的教学需要?是(100%);否(0%)
(2)平台提供的资源(元器件、仪器)能否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需求(25%);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75%);不能满足需求(0%)
(3)您认为在线实物实验的使用价值如何?可以替代线下实验(0%);可以替代部分线下实验(75%);与软件仿真差不多(12.5%);有价值但有待改进(12.5%);没有价值(0%)
(4)请您给“东南在线实验”使用满意度作个评价:90分以上(33.8%);90-75分(46.95%);75-60分(12.21%);60-45分(2.35%);45分以下(4.69%)
实验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2020年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指委会议在2021年1月8日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教指委全体委员到会。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汇报了2020年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研究、实践模式改革、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汇报了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及今后实验中心工作重点设想。
教指委委员对东南大学实验中心2020年工作的评价如下:东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众多实验中心工作成绩突出:(1)组织工作突出:校内、校外以及省级的各层次竞赛及会议组织,效果突出;(2)团队建设突出:骨干凝聚力强,团队教学教改成绩显著;(3)辐射示范作用突出:疫情期间线上开放实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其他示范中心学习的榜样;(4)希望在未来工作中持续探讨在疫情情况下关于课程验收、线上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案;(5)期待中心的课程思政工作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层次展开。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大事记
《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在“爱课程”网上线。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课程)。
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了面向教师的“第七届全国电工电子实验案例竞赛”。
2020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合作申报获得国家教育部第二届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建设探索与实践(E-DZYQ20201421)。
项目“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思政要素建设的研究、设计与实践”入选2020年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实验中心有3个项目获得2020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立项。
完成2020财政部“改善教学基本条件”项目243万元建设任务。
实验中心组织了2个全国性学术会议。
应对新冠疫情,“东南在线实验”配备140套设备向校内外师生提供免费在线实验服务,为85所高校4万多名学生组织620多个实验班,实验累计实验36万多人次,提交实验报告6万多份。
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拓展用人渠道:实验中心需要各种层次人员,骨干教授、实验教师、维护人员等。目前实验中心通过教学、教改等方式引入骨干教授;也已建立了实验教师的引进及退出机制,还需要挖掘资源拓展实验维护人员引入渠道。
需要在职称评定及岗位考核中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激励机制,将基于新工科、工程教育的实验教学设计理念落实到每个教职员工。
为适应课程思政要求,加快开展实验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
实验中心亟需培养接班人。
获得学校各行政部门310多万元运行经费及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
下一年发展思路
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1+3”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开放式、探究性、个性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研究,研究探索融合人工智能的智能实践引导方案与考核评价机制,包括:全面采集实践过程数据,分析实验进程状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分层次在线实践引导方法;研究教学评价内涵,设计个性化实验考核方案;分析实验群体状态数据,反馈教学成效。
结合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全面开展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多个视角确立目标要求,并将其制度化。
借助“东南在线实验”平台,拓展实验教学时空,广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
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
所在学校名称 | 东南大学 | |||||||
主管部门名称 | 教育部 |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eae.seu.edu.cn/LimsCMS/ |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大路2号东南大学江宁校区 | 邮政编码 | 211189 | |||||
固定资产情况 | 3134万元 | |||||||
建筑 面积 | 8000㎡ | 设备总值 | 3134万元 | 设备台数 | 7189台 | |||
经费投入情况 | 310万元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310 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胡仁杰 | 男 | 1962 | 教授 | 主任 | 教学 | 博士 | 国家教学名师、博导 |
2 | 堵国樑 | 男 | 1962 | 教授 | 副主任 | 教学 | 硕士 | |
3 | 夏敦柱 | 男 | 1978 | 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博导 |
4 | 马旭东 | 男 | 1962 | 教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5 | 张萌 | 男 | 1964 | 研究员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6 | 黄慧春 | 女 | 1979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7 | 王凤华 | 女 | 1969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8 | 徐莹隽 | 男 | 1973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学士 | |
9 | 徐申 | 男 | 1980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0 | 徐建 | 男 | 1972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博导 |
11 | 吴剑锋 | 男 | 1975 | 副研究员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博导 |
12 | 卢荣军 | 男 | 1968 | 副研究员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3 | 苗澎 | 男 | 1972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4 | 谈英姿 | 女 | 1969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5 | 管秋梅 | 女 | 1977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6 | 赵扬 | 女 | 1967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17 | 赵良法 | 男 | 1965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18 | 时斌 | 男 | 1968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19 | 张靖 | 男 | 1969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20 | 曹志香 | 女 | 1971 | 高级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21 | 李霞 | 女 | 1972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22 | 张圣清 | 男 | 1971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23 | 彭飞 | 男 | 1987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
25 | 陈骏 | 男 | 1963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24 | 郑磊 | 男 | 1984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26 | 潘石 | 男 | 1963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学士 | |
27 | 傅淑霞 | 女 | 1976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28 | 田野 | 男 | 1967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学士 | |
29 | 茅洁 | 女 | 1970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
30 | 常春 | 女 | 1975 | 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1 | 刘琳娜 | 女 | 1983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2 | 顾玉军 | 男 | 1975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3 | 钱青 | 女 | 1980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4 | 张晓莉 | 女 | 1987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5 | 王玮 | 女 | 1989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6 | 汤雪娇 | 女 | 1991 | 助理工程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
37 | 付雪 | 女 | 1988 | 研究实习员 | 管理 | 硕士 | ||
38 | 王向东 | 男 | 1967 | 高级工 | 技术 | |||
39 | 汪春江 | 男 | 1963 | 高级工 | 技术 | |||
40 | 贺建良 | 男 | 1970 | 高级工 | 技术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院系 |
1 | 王志功 | 男 | 1954 | 教授 | 教师 | 顾问 | 博士 | 长江学者/博导 | 信息 |
2 | 宋爱国 | 男 | 1968 | 教授 | 院长 | 顾问 | 博士 | 国家名师/博导 | 仪科 |
3 | 孙立博 | 女 | 1983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仪科 | |
4 | 罗昕炜 | 男 | 1978 | 副研究员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信息 | |
5 | 李芹 | 女 | 1977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信息 | |
6 | 唐路 | 男 | 1980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信息 | |
7 | 陈莹梅 | 女 | 1970 | 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信息 | |
8 | 房芳 | 女 | 1980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自动化 | |
9 | 王庆领 | 男 | 1982 | 副研究员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自动化 | |
10 | 汪峥 | 男 | 1973 | 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博导 | 自动化 |
11 | 陆科林 | 男 | 1987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自动化 | |
12 | 钱堃 | 男 | 1982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自动化 | |
13 | 方仕雄 | 男 | 1976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自动化 | |
14 | 刘志宏 | 男 | 1963 | 工程师 | 教师 | 技术 | 其他 | 能环 | |
15 | 沈剑贤 | 男 | 1969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硕士 | 能环 | |
16 | 沈红梅 | 女 | 1965 | 讲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能环 | |
17 | 田新启 | 男 | 1968 | 副教授 | 教师 | 教学 | 博士 | 能环 |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
2 | ||||||||
… |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韩力 | 男 | 1959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北京理工大学 | 外校 | 1 |
2 | 刘开华 | 男 | 1956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天津大学 | 外校 | 1 |
3 | 姚缨英 | 女 | 1962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浙江大学 | 外校 | 1 |
4 | 侯建军 | 男 | 1957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北京交通大学 | 外校 | 1 |
5 | 殳国华 | 男 | 1965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上海交通大学 | 外校 | 1 |
6 | 王承宁 | 男 | 1968 | 高工 | 委员 | 美国 | 美国德州仪器 | 企业/外籍 | 1 |
7 | 胡仁杰 | 男 | 1962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东南大学 | 校内 | 1 |
8 | 堵国樑 | 男 | 1962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东南大学 | 校内 | 1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
专业名称 | 年级 | |||
1 | 机械工程 | 2018 | 164 | 5248 |
2 | 机械工程 | 2019 | 152 | 3648 |
3 | 工业工程 | 2019 | 21 | 504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8 | 124 | 1984 |
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9 | 115 | 1840 |
6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018 | 29 | 464 |
7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019 | 27 | 432 |
8 | 环境工程 | 2017 | 40 | 640 |
9 | 环境工程 | 2018 | 37 | 592 |
10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2018 | 24 | 384 |
11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2019 | 22 | 352 |
12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2018 | 223 | 10704 |
13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2019 | 185 | 5920 |
14 | 自动化 | 2018 | 147 | 4704 |
15 | 自动化 | 2019 | 154 | 4928 |
16 | 物理学 | 2018 | 27 | 896 |
17 | 物理学 | 2019 | 37 | 1184 |
18 | 应用物理学 | 2019 | 30 | 960 |
19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 | 2018 | 43 | 1376 |
20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 | 2019 | 113 | 3616 |
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 | 167 | 5344 |
2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9 | 169 | 5408 |
2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8 | 91 | 4368 |
2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 | 105 | 3368 |
25 | 工科试验班 | 2018 | 76 | 2432 |
26 | 工科试验班 | 2019 | 132 | 4224 |
27 | 计算机类 | 2019 | 338 | 10816 |
28 | 电子信息类 | 2019 | 527 | 16864 |
29 | 工科实验班(自动化电气测控类) | 2019 | 440 | 14080 |
30 | 工科实验班(卓越班) | 2019 | 50 | 1600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282个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95个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28门
实验教材总数
15种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0种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471人
学生发表论文数
20篇
学生获得专利数
19项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群思政建设规范的研究 | 校机教〔2020〕170号 | 胡仁杰 | 王凤华、黄慧春、郑磊、汤雪娇 | 2020.12-2022.12 | 0.8 | a |
2 | 新工科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创新建设探索与实践 | E-DZYQ20201421 | 胡仁杰 | 郑磊 | 2020.7-2022.6 | 5 | b |
3 | 基于TI技术的多功能竞赛平台开发 | 教高司函〔2020〕11号 | 胡仁杰 | 郑磊 | 2020.5-2021.4 | 15 | a |
3 | 基于SIGLENT电子测量仪器的网络化测量平台建设 | 教高司函〔2020〕6号 | 王凤华 | 2020.5.7-2021.5.6 | 1 | a | |
4 | 思政融入“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 校机教〔2020〕170号 | 黄慧春 | 廖小琴、堵国樑、郑磊、 曹志香、张晓莉、王玮 | 2020.12-2022.12 | 0.8 | a |
5 | 挖掘思政资源,推进课赛融通--《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课程案例的改革与探索 | 校机教〔2020〕170号 | 郑磊 | 郑磊、 黄慧春、 堵国樑、 胡仁杰 | 2020.12-2022.12 | 0.8 | a |
6 | 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与实践 | 教高司函〔2020〕11号 | 付雪 | 胡仁杰 | 2020.3-2021.2 | 10 | a |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设计方案选编2018-2019年江苏赛区 | 胡仁杰、堵国樑、黄慧春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中文专著 | 1 | |
2 | Coarse-to-fineMethod for Vision-based Pedestrian Traffic Light Detection | Wu,XH; Hu,RJ; Bao, YQ | ADVANCES IN ELECTRICALAND COMPUTER ENGENEERING | 卷:20;期:1 | SCI | 1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http://www.las.ac.cn),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远程可控实验环境对象 | 制作 | 可远程控制、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位置、转速等实验环境参数,可用于物联网等实验 | 这是针对于物联网、传感器检测等课程实验的对象系统。其中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位置、转速的物理参数可控、可测,适用于远程在线实验。 |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0篇
国际会议论文数
0篇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0篇
省部委奖数
0项
其它奖数
0项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 http://eae.seu.edu.cn | |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 392106人次 | |
信息化资源总量 | 442.82GB | |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 88.26GB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40项 | |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 姓名 | 黄慧春 |
移动电话 | 13809000196 |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电子学科组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5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 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国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会暨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年会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 | 胡仁杰 | 230 | 2020.9 | 全国性 |
2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2020年年会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 | 胡仁杰 | 156 | 2020.11 | 全国性 |
3 | 教育部创新方法分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工作部署会议 | 教育部创新方法分教学指导委员会 | 胡仁杰 | 42 | 2020.1.3-5 | 全国性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工作汇报 | 胡仁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工作会会议 | 2020.09 | 江苏徐州 |
2 | 针对新冠疫情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线实验教学 | 徐莹隽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工作会会议 | 2020.09 | 江苏徐州 |
3 | 着力实践育人设计培养综合能力素养 | 胡仁杰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年会 | 2020.11 | 深圳 |
4 | 着力教学设计建设实验金课 | 胡仁杰 | 电子信息高峰论坛 | 2020.12 | 广西南宁 |
5 | 致力探究性实验建设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 胡仁杰 | 全国高校电子信息院长论坛 | 2020.12 | 浙江绍兴 |
6 | 1+3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 胡仁杰 | E9联盟 | 2020.11 | 线上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
第七届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鼎阳杯) | 国家级 | 721 | 胡仁杰 | 教授 | 2020年3月1日至6月7日 | 18 | |
2 | 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省级 | 3123 | 胡仁杰 | 教授 | 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18日 | 40 |
3 | 2020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 | 国家级 | 2424 | 教授 | 2020年8月1日至12月15日 | 50 | |
4 | 2020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 国家级 | 5245 | 胡仁杰、徐申 | 教授 | 2020年7月1日至11月18日 | 80 |
5 | 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 | 国家级 | 273 | 胡仁杰 | 教授 | 2020年9月13日至19日 | 90 |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 活动开展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1 | 2020.2-2020.7 | 42350 |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单位名称 | 起止时间 |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54人次 |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
伤 | 亡 | |
0 | 0 | 未发生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