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建设成效与示范辐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25浏览次数:16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分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学生自主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信息化实验教学全程管理、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多渠道课外创新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1) 2005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8年、2009年分别获国家精品课程3门,2010年获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8年获省教学名师奖1项,2006年、2009年分别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及特等奖各1项。2005年以来,新开实验公选课3门、创新实践系列研讨课7门、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专题研讨课6门;新编出版实验教材3部,修订再版实验教材3部,编写使用实验讲义2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教改项目21项,东南大学教改项目23项;发表教学教改论文23篇。
2) 2006年以来,年均完成实验教学35万人时,年开放实验室55万人时。
3) 2006年以来组织、指导校内学生参加校/省/全国竞赛累计9665人次,获得全国性奖项65项、省级奖项209项
4) 2008年以来为2300多项国/省/校/院SRTP提供实践条件支持,指导500多项。
5)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继续实施全面开放式自主教学、网络助学,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2006年将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元器件选择纳入开放行列,并实现了实验结果自主验收、实验报告电子化、实验室自动门禁等。首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全过程网络助学和管理模式目前已成为国内教学实验中心的典型运行和管理模式该智能化实验教学全程综合管理系统,已在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
6) 针对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自主设计开发的电工电子系列实验系统,及模块化积木式电工电子综合设计与训练平台,因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覆盖课程广、适应不同层次实验教学和课外研学,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综合性系统设计,而被国内50多所高校所采用。实现了在实验教学中“开架、自组实验平台”的构想。
7) 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倡导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牵头组织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相关改革与建设,2010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率先出版第一部以研究创新性为主题的《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教材揭开了电工电子类研究创新实验教学的序幕。
8) 东南大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赛区组委会和专家组的挂靠单位,实验中心是执行单位。2005年以来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规模逐年扩大,每年参赛人数2000人左右,累计参赛学生约12400人,参与学校70余所,覆盖江苏省95%的理工科高校;竞赛成绩逐年提升,稳居全国前2名。从2010年开始,承办了以985、211高校为主体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
9) 在国内率先探索、规划、建设资源集成开放、软硬件一体、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室,使学生创新实践不受实验条件和资源的制约,大大提高了实验空间和设备利用率,目前成为电类基础实验室建设模板
10)            2011-2012年牵头组织了介绍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实施方法的系列演讲。
11)            多次受邀在教育部电子信息基础课教指委年会、电气电子课程论坛、教育部实验室主任高级研修班、全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讨班及多个全国性教学学术团体大会上作主题报告介绍实验中心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仅2006年以来,清华、北大、北航、哈工大、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华中科技、武大、上交大、复旦、浙大、天大、华南理工、福大、厦大等300多所高校前来考察交流,其中30%以上学校多次组队前来考察。
2006年以来参观考察学校统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专业技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三江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沙洲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300多所高校前来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