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实验教学与效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25浏览次数:2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课内外实验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任务要求为驱动,促进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以致用、需以致学、研究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有所用;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分析思考、拓展知识、发现问题、探寻方法、创新实践。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工程实践、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1.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在设计构思项目时,侧重于选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项目的科研和工程背景,促进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验项目的趣味性,激发兴趣这一原始动力;尽量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实验结果随外部条件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内容,来展示科学研究的探索性;通过实验过程要求的提出,让学生经历项目需求分析、知识学习补充、理论推导计算、实现方法选择、电路设计仿真、实验步骤设计、参数测试记录、实验总结分析等环节,培养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自2010年以来,在电路、数电、模电等课程实验中,设计开发并实施了30多个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如黑箱双端口网络元件参数测定、多路抢答器设计、步进电机驱动与控制、自动增益放大器、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温度测量与控制等等。
 
2.配置课程实验项目循序渐进。从知识方法应用、综合设计到科学研究分层次递进,强调课程中实验项目内容与要求的层次性。在基础实验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在综合设计实验中,安排综合电路、数电、模电等多门课程知识,或涵盖某课程内多个知识点,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项目;在科研和工程实践项目中,选择需实现多项功能与性能指标,接近实际工程的项目。
    3.构建层次化渐进式实验课程体系。根据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电路到系统的认知规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了引导入门、电类学科基础、专题项目研究与创新实践3个层次以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自主兴趣实验、实验设计竞赛、创意设计竞赛、科技训练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自主开放引导、基础综合训练、项目专题研究到自主研学创新,循序渐进,渐次提升。
4. 设计构思实验教学进程
精心安排实验内容、渐次提高实验要求。先期以多种简单问题的提出,作为综合、复杂任务的铺垫;精心挑选内容,让学生很难找到现成答案,而且每一届作相应调整变化;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电路、构思测试方法,采用设计、仿真、搭试、测量等多种实验形式,自主选择仪器设备与实验平台开展实验;通过提出过程要求让学生必须经历“调查、研究、分析、规划、设计、实现、测试、总结、演讲”才能完成任务。并安排适量的多人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灵活把握“自主”与“引导”。课程初期指导教师较多地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然后逐步放开,让学生自行探索、研究、组织、实践、总结,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过多“引导”,将妨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分析;过度强调“自主”,学生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可能打击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学生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指出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动手。
    以考核模式引导学习和实践。以考核为指挥棒,突出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奖励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着重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与能力,如研讨交流中理解、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项目计划组织、工程实现、总结表达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思、方法、设计等方面闪光点。
 
5.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学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各项成绩的获得和对教学改革的接受度是成果的最好佐证。2012年6月在学生中作了针对性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的反馈信息:
学生问卷调查
2012年6月吴健雄学院电类强化班“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情况调查表(%)
1.您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安排觉得是否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74
26
0
 
 
2.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是:
 
84
14
1
0
 
3.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是
掌握
基本掌握
不太理解
不懂
 
49
48
3
0
 
4.以课内一个学时为参照,本课程的课内外所用时间比大约为
>1:2
1:2
1:1.5
1:1
﹤1:1
58
28
9
4
1
5.您认为本课程的作业量是否合适
偏大
基本合适
偏少
 
 
36
62
0
 
 
6.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平时是否还看其它参考教材
经常看
偶尔看
不看
 
 
42
46
12
 
 
7.您认为本课程实验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
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57
41
3
 
 
对本学期的五个实验内容:
A、实验一: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B、实验二:可控增益放大器的设计    C、实验三: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                                                D、实验四:波形的产生、分解及合成    E、实验五: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五个实验内容
A
B
C
D
E
8.收获最大的是
10
16
3
41
30
9.收获最小的是
52
13
10
7
17
10.投入时间最多的是
12
14
10
28
36
11.投入精力最少的是
62
16
7
10
3
12.以 2 人一组做实验的方式您觉得是否有效
很好
和一人做差不多
不如一人做
 
 
83
12
4
 
 
13.通过本学期的实验,是否对电子电路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解有所帮助
很大帮助
有些帮助
没有帮助
 
 
71
29
0
 
 
14.通过本学期实验,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实验的方式方法等是否有帮助
很大帮助
有些帮助
没有帮助
 
 
65
33
1
 
 
15.实验开始前是否自己设计电路并做仿真
全部自己做
做了部分
没有做
 
 
55
43
1
 
 
16.做电路设计时除了参考理论课教材、实验指导外,其他参考资料来源是
网络
其他书籍
上学期的实验指导
其他
 
81
10
6
1
 
17.本学期实验过程的要求先在网上提交仿真设计、材料清单,审核后再配材料的方式您觉得是否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59
35
6
 
 
18.本学期实验材料的分发工作您是否觉得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51
30
19
 
 
19.您觉得理论课和实验课在内容时间等方面的配合是否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58
39
3
 
 
20.您觉得本学期实验报告的电子化提交方式是否方便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78
20
1
 
 
 
 
学生问卷调查建议
2012年6月吴健雄学院电类强化班《电子电路基础实验》学生建议:
l       理论与实验课程结合的非常好,实验深化了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强化了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做完实验后,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这些课程知识。元器件分发方式我觉得非常合理。
l       本学期的五个实验内容根据理论课内容来设计,完全配套,不会出现上学期理论课还没学实验就要求做了的情况。这样子配套的安排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器材分配我们班采取每次5~6个同学将全班器材分发到每一个人,这样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比较有效率,建议推广。
l       我觉得这一实验课程很好,可以让我讲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灵活运用。同时也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元器件的分发上,我觉得我们老师让我们同学轮流提前来实验室,对器材进行分类的做法很好。即节约了上课时间,也使得器件能按时发到同学手上。
l       很喜欢这样可以边学边动手的课程设计,能学到很多东西。
l       实验室开放时间希望再长点,最好周末两天都开放。
l       理论课和实验课有一定关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可以增加我们对电子电路的理解。
l       实验可以让我们学生合理利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必须且很好的训练内容。
l       希望可以加入一个开放性试验任意内容让学生利用器件自由发挥。
l        本学期实验结束之后,感觉收获颇大。实验安排也很合理,但有一点,这5个不同的实验难度系数不同,但都是设置两个周的时间来完成,有的简单实验在第一周就完成了,然后休息时间就较长,有的实验比如第四个、第五个就花费了课余又有很多的时间,但觉这一点在之后可不可以稍作调整。关于元器件的发放,由于我们班采用的方式跟其他班不同,感觉还是比较合理的。